例.已知某细菌的初始活菌数为1×104,在110℃下处 理3min后残存的活菌数为1×10,求其D值。
在安稳加热条件下,若已知微生物在规范温度下 的D值和Z值,可计算恣意温度下所需的灭菌时刻。
例:已知肉毒杆菌在121℃时的D值为0.26min, Z值 为10℃。若要把芽孢数从107削减到105,求在115℃ 下所需的加热时刻。
Z值:指热力致死时刻曲线横过一个对数循环所对应 的温度差 。 Z值可以反映微生物的耐热性强弱,Z值越大,加 热气温改变对微生物致死速度的影响越小;反之,Z值 越小,加热温度的改变对微生物致死速度的影响越大。
加热对食物成分的影响可以发生有利的成果,也会 形成营养成分的丢失。 有利的影响:损坏食物中不需求的成分,如豆科植 物中的胰蛋白酶按捺素;改进营养素的可利用率, 如淀粉的糊化和蛋白质的变性;改进食物的感官品 质,如美化口味、改进安排状况、发生顺眼可口的 色彩等。
关于低酸性罐头食物,在121℃灭菌,取目标菌的 Z=10℃;酸性罐头食物,用80~90℃或沸水灭菌,取 目标菌的Z=8℃。
设在规范加热温度121℃下的热力致死时刻用F表 示,代入上式 τ‵=F ,T‵=121℃ lgτ/ F=(121—T)/ Z
将微生物细胞或芽孢制成悬浮液,在必定温度下 加热,每隔一段时刻抽样测定残存的细胞或芽孢 数。以横坐标表明必定温度下的加热时刻,纵坐标 (对数坐标)表明单位值内的微生物细胞或芽孢数, 在半对数坐标上作图,所得曲线即为热力致死速率曲 线。
A、微生物的品种和菌种; B、温度; C、D值与微生物的原始菌数无关。 D值可用公式或图解得到。
设某食物的初始活菌数a,灭菌结束时残存的活菌 数为b,直线的斜率为m,加热时刻为 τ=1/m(lga—lgb)
热力致死时刻(Thermal Death Time): 热力致死温度坚持稳定,将处于必定条件下的食 品中的某种细菌或芽孢悉数杀死的最短时刻(min)。
过氧化物酶的Z值大于细菌芽孢的Z值,说 明温度上升对酶的活性的危害比对细菌芽孢的 危害更轻,或杀死细菌芽孢的效果高于钝化酶 的效果。
将必定浓度的微生物细胞或芽孢制成悬浮液,在 不相同的温度下加热,别离测定微生物细胞或芽孢全 部逝世需求的最短加热时刻即热力致死时刻。以热力 致死时刻为纵坐标(对数坐标),加热温度为横坐标, 在半对数坐标上作图,所得曲线即为热力致死时刻曲 线。 依据成果得出: 加热致死时刻曲线是一条直线。
在必定的环境中和在必定的热力致死温度条件 下杀死某细菌群原有活菌数的90%所需求的时刻,或 热力致死速率曲线横过一个对数循环所需的时刻。
pH相同,但酸的品种不一起,微生物的耐热性也 不同:乳酸>苹果酸>柠檬酸、醋酸;
糖的浓度相同、品种不同,对微生物的维护效果 不同; 蔗糖>葡萄糖>山梨糖醇>果糖>甘油 ªªª维护效果增大
F与温度和微生物的品种有关,用FzT表明,规范 温度下特定微生物的热力致死时刻用F表明。
在某一特定的热力致死温度下将细菌或芽孢数 削减到某一程度所需的加热处理时刻,以TRTn表 示,n称为递减指数。
TRTn为热力致死速率曲线横过几个对数循环所 需热处理时刻,是D的扩展倍数。
与D相同,TRTn不受原始含菌量的影响,但 受微生物的品种、菌种、加热温度等要素的影 响。
在半对数坐标系中,以D值为纵坐标,加热温度 为横坐标作图,得到的曲线称为仿热力致死时刻曲线, 这是一条直线—lgD1=(T1—T2)/ Z lg(D2/D1 )=(T1—T2)/ Z D2=D1 10(T1
温度升高对酶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酶的活性 增大,一般Q10=2~3,酶催化的化学反应速度加速; 酶失活的速度添加,在临界温度范围内Q10>100, 远大于酶的活性增大的Q10,当温度到达某个温度 值时,酶失活的速度将超越催化速度,这个温度便是 酶效果的最适合温度。 与微生物相同,也可以作出酶的热失活速率曲线、 时刻曲线,用D值、Z值、F值表明酶的耐热性。
D值可以反映微生物的耐热性强弱, D值越大, 微生物的数量削减90%需求的时刻越长,微生物的耐 热性越强;反之,D值越小,微生物的数量削减90% 需求的时刻越短,微生物的耐热性越弱。
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要素 微生物耐热性的定量表明 高温对酶的活性的影响 高温对食物安全质量的影响
3.1.2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要素 微生物的品种和数量; 热处理温度;幻灯片 4 食物成分; 幻灯片 5
F值:在必定温度下杀死必定浓度的细菌或芽孢所需 要的热力致死时刻。 F值可以反映微生物的耐热性强弱,F值越大,杀死 必定浓度的细菌或芽孢所需求的热力致死时刻越长,微 生物的耐热性越强;反之,F值越小,杀死必定浓度的 细菌或芽孢所需求的热力致死时刻越短,微生物的耐热 性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