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企业活则经济活,企业兴则地方兴。江口街道地处永宁江、灵江、椒江的三江汇合处,是永宁江科创带的核心地带,更是市区融合的前沿区块。今年以来,江口街道聚焦主攻“一千双百”三大跃升行动,推进“科学技术创新核心区、新兴起的产业策源地、市区融合排头兵”建设,以“潮起三江口”之势推进全域共富,为黄岩争当“两个先行”“三高三新”示范窗口努力作出江口贡献。从今天起,本报推出“潮起三江口,腾飞向未来”专栏,聚焦江口辖区典型企业,展现其创业历程、发展成果、文化创新等,激发企业创业创新热情,营造“你追我赶”的良好发展氛围。
每个年代都有属于自身个人的集体记忆,水果罐头就是八九十年代人的共同回忆。如今,在世界柑橘罐头生产行业,浙江台州一罐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台州一罐”)占有重要一席。
这些年来,台州一罐在改革的浪潮中几经风雨,凭借百折不挠的企业精神从负债累累到实现盈利;注重技术创新,通过“机器换人”,缓解企业用工难;联合多家科研院校,突破技术瓶颈,成为行业标杆;严把产品质量关,以眼里不容一粒沙子的精神,做好每一个罐头,成为客户信任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历经风雨,终见彩虹。2022年,台州一罐及同厂区的全资子公司浙江益美食品有限公司合计生产各类水果罐头超5万吨(其中橘子罐头超3万吨),橘子罐头国外市场占有率在10%—15%,实现产值超5亿元,自营出口创汇近6000万美元,辐射带动农户超3万户。
“当年鼎盛时期,老黄岩罐头食品厂有三大车间。1993年,由于‘老黄罐’企业亏损严重,政府对其采取了“大船搁浅,小船逃命”的企业改制方案,我们带着原来第一车间的165名职工和25名退休职工,同时负担了660万元的债务,成立第一分厂,开启了自救创业的步伐。”说起企业未来的发展历程,在罐头行业从业50年的浙江台州一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永进向记者娓娓道来。
当时,临危受命的吴永进组建了一支敢打敢拼的领导团队,利用货值21.5万元但不能外销的罐头作为启动资金,通过上门推销、市场摆摊等方式筹集资金组织生产。在生产旺季,领导班子带领科室行政人员及机修人员一起下车间剥枇杷、剥橘子、当搬运工,全厂上下齐心协力,共同生产。同时,随着当时日本橘子罐头产业因加工成本、老龄化问题、汇率问题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逐步退出国际市场,老黄岩罐头食品厂第一分厂迎来了新曙光,慢慢的变成为国际橘子罐头市场的主要供应企业。
1994年,国际市场上橘子罐头供不应求,吴永进领导的一分厂看准时机,依靠“大干加苦干”的精神,在厂房陈旧、布局不合理、设备落后的车间里,加工生产了1000多吨的橘子罐头并全部售罄。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吴永进带领团队实现了扭亏为盈。
随着企业的持续不断的发展,2001年,企业响应政府号召,从城区整体搬迁至黄岩江口罐头工业园区。之后的几年,企业还与韩国梅梨株式会社合资成立浙江益美食品有限公司,成为了国内最早从事塑料杯出口罐头研发、加工生产的企业。
“2012年3月,我们依法通过体制改革,并从股份合作制企业转为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更名为‘浙江台州一罐食品有限公司’。2015年,我们还通过友好协商,收购了韩国梅梨株式会社在浙江益美食品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吴永进和记者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台州一罐所有人的努力,企业的改制也还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每年的10月份至春节前是柑橘罐头的生产旺季,作为全国最大的柑橘罐头出口生产企业,最近一段时间台州一罐的自动化生产车间里机器不停运转,只见一个个橘子经过自动剥皮、自动分瓣、自动灌装、巴氏杀菌等一系列操作后,变成了一罐罐酸甜可口的橘子罐头。
众所周知,柑橘罐头加工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剥皮、分瓣、称重、检测等工序都依赖人工,这些岗位又都是季节性工种,劳动时间长、强度大,环境潮湿,人员密集,现在愿意从事这类工作的劳动力慢慢的变少。同时,随着工人老龄化、招工难、人力成本高等问题不断凸显,通过智能化改造推动产业升级迫在眉睫。于是,作为国家农业农村部第一批农业国际贸易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基地、浙江省级骨干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台州一罐开始了与浙江省农科院食品科学研究所张俊博士团队共同合作柑橘罐头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设备研发。
“这些柑橘罐头加工的自动化设备是我们业内首创的,比如智能化柑橘自动分瓣设备,采用了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等技术,一台设备每小时能处理5000—7000个橘球的分瓣,算下来平均一秒能处理2个橘球,并且橘瓣破损率控制在5%以内,相比国外水力冲击方式,分瓣效率极大的提升。”在生产现场,浙江台州一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区人大代表黄洪舸和记者说,这些设备一经台州一罐示范使用后,迅速在全国橘子罐头行业推广开来,有效地提高了整个中国柑橘罐头行业的加工产能与自动化水平。
据了解,由于橘子的品种不同、大小不同,橘肉的厚薄、橘瓣之间的紧密度等都会有区别。“当时,在西班牙那边有一种通过高压水流实现分瓣的设备,但西班牙设备根本不适合我们中国的柑橘原料,因为国内的橘子主要是温州蜜橘品种,橘瓣结合较为紧密。”黄洪舸介绍。
为了突破橘子罐头加工的技术瓶颈,2008年,台州一罐开始与浙江省农科院张俊博士团队合作,以一副扑克牌的形式,将中国柑橘罐头加工领域面临的技术难题分门别类、逐一攻克。历经十五年、成百上千次的不断尝试,已成功将视觉、机械臂、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于水果加工,陆续攻克了柑橘自动剥皮、自动分瓣、杯沿封口检测、喷码检测等技术壁垒,团队取得20多项专利,有力提升柑橘罐头加工质量与产能。
这几年,在省财政乡村振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建设试点项目支持下,在区各级的关心支持下,台州一罐投入超5000万元进行多方面的技术创新和改造,除了陆续引进了张俊博士团队研发的柑橘自动剥皮机、柑橘自动分瓣机和软包装罐头杯沿缺陷视觉自动检验测试设备、喷码缺陷剔除设备等智能化设备,还引进了国际、国内其他先进的现代化自动设备,比如X光机、橘片及多色果肉装杯机、水果杯自动包装机、自动包装系统和微酸性电解水等。
“通过这一系列‘机器换人’和技术改造,我们企业生产线操作工减少了一半,产能却提高了一倍。原先旺季需要三四千名工人,现在只需要两千人,不仅招工难问题得到大大缓解,企业经济效益也大幅度的提高,更促进了企业对农民、农村的带动能力。”黄洪舸说,“我们从事的水果罐头加工是一个甜蜜的事业,作为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发挥企业优势,带领村民共同富裕。罐头加工可以很好地为水果等新鲜农产品托底,随着黄岩罐头加工行业的持续不断的发展,相信也能帮助提升黄岩精品水果产业的上行能力,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创新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永动机”,作为中国罐头行业中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台州一罐也深谙此理。
“罐头加工是传统行业,罐头的发明至今已200多年,但保持一成不变不是长久之计。早在90年代,我们就开始了塑杯软罐头的开发,这一全新的产品形式改变了以往‘水果罐头厂只依靠产季生产’的传统方式,又提升产品附加值。另外,我们自主研发的低温连续杀菌技术和连续化去囊衣技术,在全国橘子罐头加工公司得到普遍应用;自主研发的冻橘生产技术,打破柑橘新鲜产季加工的限制,实现错峰加工。同时,随着时下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步的提升,我们更新配方用纯果汁和代糖代替蔗糖,推出低糖、无糖等产品。同时与知名运动装备企业合作,开发能量胶、维生素果吸等运动营养产品,吸引年轻消费者群体。”在黄洪舸看来,作为一名企业的领导者,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还要具有宽阔的眼界和胸襟,能够以海纳百川的姿态,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面向全球,着眼同行,创新思路和举措。
一直以来,台州一罐视产品质量为生命。有一次企业对车间内工人的着装规范进行例行检查,猛地发现一名工人所戴的橡胶手套的其中一个手指有破损,虽然破损面积不到1平方厘米,但破损的残片不知道去哪儿了。当即,车间管理人员按程序向上级汇报,并对问题所发生的时间段内有关产品全部进行隔离,同时开展异物调查,对工人所在的操作区域、涉及的行动区域、设备台面、地面甚至排水沟等一一进行全方位检查,但都没找到手套残片。
“根据现场调查的情况,我们怀疑异物有可能会被带入到了罐头中。如果是金属异物,我们大家可以利用X光机识别出来,而这小小的乳胶薄片,X光机识别有一定的难度。出于对客户和消费的人的负责,我们把这次涉及到的这四五吨罐头隔离出来,并一一打开检查,直到找到那乳胶残片。”黄洪舸说,宁可主动承担几万元的经济损失,也不会把可能有问题的产品发放出去。
在黄洪舸看来,企业只有严把质量关、严守“做好每一罐”的经营宗旨,才能在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下有效推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才有机会成为中国水果罐头行业第一。
正是因为坚持科研创新、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改造,让台州一罐通过技改实现涅磐重生。目前,该公司通过HACCP、ISO9001、ISO141001、ISO22000、BRC、IFS、知识产权体系等认证,还曾以零不符合项通过美国FDA的实地验厂。2021年被农业部第一批评为农业国际贸易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基地,并连续十多年被评为中国罐头十强(出口)企业。企业产品以出口日本、欧美为主,内销并举,努力培育“全滋味”等自有品牌,在国内外客户中享有很高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