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于200多年前的罐藏技术,在各种新旧食品保藏技术的不断更迭中,始终以强劲的生命力发展至今。从目前来看,国际上还没有哪一种先进的食品保藏方法能全面替代罐藏技术;从发展来看,愈是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罐头食品的销量愈高。全球罐头饮食业预计将以3.8%的年复合(CAGR)增长率增长,到2021年市场将达7189亿元左右。
在如今整个食品制造业趋向于营养健康的这一大背景下,作为一个自身充满优势的行业,我国罐头产业如何取得更大的发展值得行业思考。8月16日,由中国罐头工业协会主办、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支持的2018中国水产罐藏食品健康发展论坛在福建省漳州市举办。来自工信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广东海洋大学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及专家,漳州市相关领导以及罐头食品企业代表等百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围绕如何更好地发展罐头行业建议献策。
近年来,虽然受到全球经济不确定的影响,但罐头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加快,产量规模仍就保持了稳定增长,出口市场稳定,内销市场扩大。2017年,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规模以上罐头企业完成产量1239.56万吨,同比增长3.75%,完成主要经营业务收入1753.87亿元,同比增长5.46%。据海关数据,2017年,全国罐头出口274.48万吨,同比下降3.32%,出口金额46.6亿美元,同比增长1.3%。平均出口单价1697.57美元/吨,同比增长4.78%。其中,水产品罐头出口表现出强劲势头,2017年出口33.64万吨,同比增长10.3%,出口金额16.47亿美元,同比增长11.43%。在出口市场中,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4%、欧盟占11%、俄罗斯占5%。我国一些罐头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我国的芦笋罐头占全世界罐头出口量的70%,橘子罐头占近80%。
中国罐头工业协会理事长查长全在会上介绍说,尽管我们国家生产的芦笋罐头、黄桃罐头等产品出口占比加大,但从目前来看,在全球罐头产品市场中,占市场主导地位的是欧洲,其次是北美。在未来的市场发展中,亚太地区由于中国和印度及有关国家的城市化增长,饮食上的习惯的改变,将推动罐头产业的发展。同时,南美和亚太地区战略联盟和地区性协议被大量采用,将使罐头的市场普及率提高。
工信部消费品司食品处处长邓小丁表示,我国罐头产业基础好,价值高,发展呈整体增长态势。但也要看到该行业存在种类不够丰富、“墙内开花墙外香”、拓展内销市场动力不足等问题。对此,邓小丁建议,我国罐头产业要强化食品安全的意识,全面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同时,要积极践行“三品”战略和食品制造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行业组织在自律的同时,要积极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大健康背景下,罐头行业将大有可为。”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指出,我国的消费正在升级,从吃饱、吃好,到吃得营养,吃出健康。《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主要也是着重考虑食品安全和营养改善的有机结合。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罐头产业将向更加营养、健康靠拢。丁钢强列举了近年来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变化:“2015年我国成年居民水产品消费率小于50%,也就是说,有超过50%的人群不摄入水产品类食物。而易流通、耐贮藏的水产罐头食品,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同时,我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的变化也需要我们来关注:2013年中国贫困农村不一样的地区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从7.5%(6—11月龄)上升至23.7%(24—35月龄)。这一群体的贫血患病率16.4%,也远高于全国中等水准11%。丁钢强认为,对这些特殊群体,有明确的目的性地研发罐头食品,能够完全满足他们的营养所需。
丁钢强表示,针对国民营养健康与食品安全问题交织,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失衡增加健康风险,带来疾病谱的变化,采取比较有效措施和综合手段,来提升食品安全和营养质量,实现安全、营养、享受、健康、科学的大营养。
在查长全看来,影响全球罐头饮食业持续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品牌。产品的品牌形象和顾客的忠诚度是最重要的。二是创新。专注于方便、质量和环保的创新产品,将能推动市场的增长。三是健康。在罐头食品中,对健康有影响的高糖和高盐食品市场占有率将会减少,而与营养、健康相关的新产品研究开发将持续加大。要看到的是,出于消费者的对健康的需求、可持续采购及丰富的营养价值,鱼和海鲜产品是市场增长最快的部分。
我国罐头行业分布面广,但产量区域集中度非常高。2017年,福建省罐头产量328.93万吨,占全国罐头总产量的26.53%,成为全国罐头产量最高的地区。罐头行业分布主要依据当地原料优势,其产品的主要的组成原材料是农副产品,与各地农副产品总产量和农产品产季、储藏性能等因素相关。例如,我国水产品类罐头的产区以广东、福建、浙江、辽宁等沿海地区为主产区。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战略指引下,我国罐头产业在探索海外建厂和创新国际经营新模式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正面临环境、土地等生态污染对农副产品危害等风险,原料基地建设是罐头行业现代生产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是生产高质量罐头的重要基础。在原料基地建设上,我国的一些生产企业已很看重,取得较大进展,建设有黄桃、柑橘、蘑菇、芦笋、肉类生产基地等,为罐头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与会专家这样认为,我国的食品消费正由生存性消费向健康型享受型消费转变,对食品营养与安全的要求更高,对品类的要求更多,对品牌的要求更执著。罐头产业既是集原料生产、产品制造、现代流通为一体的传统产业,也是当代食品制造业新技术、安全过程控制、信息高度集成、工业化程度高的现代食品制造业。
我国罐头产业如何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查长全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满足市场需求,开发多种产品。罐头产业要瞄准小康社会多层次需求,要充分的发挥中华饮食文化和烹调技术的优势,让传统中式菜肴、休闲旅游的营养速食走入百姓日常生活,走向国际市场。第二,开发高的附加价值产品。要瞄准全球产业链前沿和价值高端,围绕“营养干预要求”,开发营养运动食品、特种功能营养产品,满足慢性病、亚健康人群的特殊营养需求。第三,开发新型罐藏食品包装材料。
“同样,罐头产业要培养新的竞争优势。”查长全分析,首先是核心竞争力。大多数表现在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及国际化话语权上。第二是成本优势。企业生产经营核心的根本是提高质量和水平,要加快从低人工成本为主的比较优势,向技术、装备、人才、研发为主的复合竞争优势转变。第三是市场品牌优势。体现在市场占有率上。加强品牌建设,培育品牌溢出效益利润源。
广东海洋大学原副校长章超桦在会上介绍说,鱼、虾、贝类是我国最主要的水产动物食品资源,以此为原料加工的水产品产量也占据优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产品加工率仍然较低。此外,我国目前水产品加工仍以冷冻加工为主,约为63%,加工产品品种少、附加值低。水产罐头制品只占水产品加工总量的2%。另一组数据显示,我国水产罐头产量只占罐头总量的3%左右,日本水产罐头产量约占罐头总量的50%。未来,我国还需加大新型水产食品的研发力度,这些亟待加大开发的食品包括鱼糜制品、冷冻调理食品、软罐头食品、海藻食品、海鲜酱等。
“按干基算,鱼虾贝蛋白质高达60%—90%。从这种意义上说,水产品加工利用等同于水产蛋白的加工利用。”章超桦对水产罐头的未来发展信心满满。他表示,今后还将加大常温流通海洋食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针对常温流通水产食品比例小、加工技术水平较低、品种少、品质不佳,市场供应不足等问题,还将利用栅栏技术、蛋白质重组技术、协同配伍技术等,制作出新型软罐头等食品。
与会专家共同呼吁,面对从高速增长期向高质量发展期的转变,罐头产业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聚集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依靠创新和技术进步,努力提高自主创新对产业发展的保障和支撑作用。
发明于200多年前的罐藏技术,在各种新旧食品保藏技术的不断更迭中,始终以强劲的生命力发展至今。从目前来看,国际上还没有哪一种先进的食品保藏方法能全面替代罐藏技术;从发展来看,愈是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罐头食品的销量愈高。全球罐头食品行业预计将以3.8%的年复合(CAGR)增长率增长,到2021年市场将达7189亿元左右。
在如今整个食品工业趋向于营养健康的这一大背景下,作为一个自身充满优势的行业,我国罐头产业如何取得更大的发展值得行业思考。8月16日,由中国罐头工业协会主办、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支持的2018中国水产罐藏食品健康发展论坛在福建省漳州市举办。来自工信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广东海洋大学等单位的相关人士及专家,漳州市相关领导以及罐头食品企业代表等百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与会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围绕如何更好地发展罐头行业建议献策。
近年来,虽然受到全球经济不确定的影响,但罐头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加快,产量规模仍然保持了稳定增长,出口市场稳定,内销市场扩大。2017年,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规模以上罐头企业完成产量1239.56万吨,同比增长3.75%,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753.87亿元,同比增长5.46%。据海关数据,2017年,全国罐头出口274.48万吨,同比下降3.32%,出口金额46.6亿美元,同比增长1.3%。平均出口单价1697.57美元/吨,同比增长4.78%。其中,水产品罐头出口表现出强劲势头,2017年出口33.64万吨,同比增长10.3%,出口金额16.47亿美元,同比增长11.43%。在出口市场中,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4%、欧盟占11%、俄罗斯占5%。我国一些罐头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我国的芦笋罐头占全世界罐头出口量的70%,橘子罐头占近80%。
中国罐头工业协会理事长查长全在会上介绍说,尽管我国生产的芦笋罐头、黄桃罐头等产品出口占比加大,但从目前来看,在全球罐头产品市场中,占市场主导地位的是欧洲,其次是北美。在未来的市场发展中,亚太地区由于中国和印度及有关国家的城市化增长,饮食习惯的改变,将推动罐头产业的发展。同时,南美和亚太地区战略联盟和地区性协议被大量采用,将使罐头的市场普及率提高。
工信部消费品司食品处处长邓小丁表示,我国罐头产业基础好,价值高,发展呈整体增长态势。但也要看到该行业存在种类不够丰富、“墙内开花墙外香”、拓展内销市场动力不足等问题。对此,邓小丁建议,我国罐头产业要强化食品安全的意识,全面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同时,要积极践行“三品”战略和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行业组织在自律的同时,要积极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大健康背景下,罐头行业将大有可为。”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指出,我国的消费正在升级,从吃饱、吃好,到吃得营养,吃出健康。《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主要也是着重考虑食品安全和营养改善的有机结合。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罐头产业将向更加营养、健康靠拢。丁钢强列举了近年来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变化:“2015年我国成年居民水产品消费率小于50%,也就是说,有超过50%的人群不摄入水产品类食物。而易流通、耐贮藏的水产罐头食品,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同时,我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的变化也值得关注:2013年中国贫困农村不同地区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从7.5%(6—11月龄)上升至23.7%(24—35月龄)。这一群体的贫血患病率16.4%,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丁钢强认为,对于这些特殊群体,有针对性地研发罐头食品,可以满足他们的营养所需。
丁钢强表示,针对国民营养健康与食品安全问题交织,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失衡增加健康风险,带来疾病谱的变化,采取有效措施和综合手段,来提升食品安全和营养质量,实现安全、营养、享受、健康、科学的大营养。
在查长全看来,影响全球罐头食品行业持续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品牌。产品的品牌形象和顾客的忠诚度是最重要的。二是创新。专注于方便、质量和环保的创新产品,将能推动市场的增长。三是健康。在罐头食品中,对健康有影响的高糖和高盐食品市场份额将会减少,而与营养、健康相关的新产品开发将持续加大。要看到的是,出于消费者的对健康的需求、可持续采购及丰富的营养价值,鱼和海鲜产品是市场增长最快的部分。
我国罐头行业分布面广,但产量区域集中度非常高。2017年,福建省罐头产量328.93万吨,占全国罐头总产量的26.53%,成为全国罐头产量最高的地区。罐头行业分布主要依据当地原料优势,其产品的主要原料是农副产品,与各地农副产品总产量和农产品产季、储藏性能等因素有关。例如,我国水产品类罐头的产区以广东、福建、浙江、辽宁等沿海地区为主产区。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战略指引下,我国罐头产业在探索海外建厂和创新国际经营新模式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正面临环境、土地等生态污染对农副产品危害等风险,原料基地建设是罐头行业现代生产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是生产高质量罐头的重要基础。在原料基地建设上,我国的一些生产企业已非常重视,取得较大进展,建设有黄桃、柑橘、蘑菇、芦笋、肉类生产基地等,为罐头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与会专家表示,我国的食品消费正由生存性消费向健康型享受型消费转变,对食品营养与安全的要求更高,对品类的要求更多,对品牌的要求更执著。罐头产业既是集原料生产、产品制造、现代流通为一体的传统产业,也是当代食品工业新技术、安全过程控制、信息高度集成、工业化程度高的现代食品制造业。
我国罐头产业如何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查长全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满足市场需求,开发多种产品。罐头产业要瞄准小康社会多层次需求,要充分发挥中华饮食文化和烹调技术的优势,让传统中式菜肴、休闲旅游的营养方便食品走入百姓日常生活,走向国际市场。第二,开发高附加值产品。要瞄准全球产业链前沿和价值高端,围绕“营养干预要求”,开发营养运动食品、特种功能营养产品,满足慢性病、亚健康人群的特殊营养需求。第三,开发新型罐藏食品包装材料。
“同样,罐头产业要培养新的竞争优势。”查长全分析,首先是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科技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及国际化话语权上。第二是成本优势。公司制作经营核心的根本是提高质量和水平,要加快从低人工成本为主的比较优势,向技术、装备、人才、研发为主的复合竞争优势转变。第三是市场品牌优势。体现在市场占有率上。加强品牌建设,培育品牌溢出效益利润源。
广东海洋大学原副校长章超桦在会上介绍说,鱼、虾、贝类是我国最主要的水产动物食品资源,以此为原料加工的水产品产量也占据优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产品加工率仍然较低。此外,我国目前水产品加工仍以冷冻加工为主,约为63%,加工产品品种少、附加值低。水产罐头制品只占水产品加工总量的2%。另一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水产罐头产量只占罐头总量的3%左右,日本水产罐头产量约占罐头总量的50%。未来,我国还需加大新型水产食品的研发力度,这些亟待加大开发的食品包括鱼糜制品、冷冻调理食品、软罐头食品、海藻食品、海鲜酱等。
“按干基算,鱼虾贝蛋白质高达60%—90%。从这种意义上说,水产品加工利用等同于水产蛋白的加工利用。”章超桦对水产罐头的未来发展信心满满。他表示,今后还将加大常温流通海洋食品加工关键技术探讨研究与产品研究开发。针对常温流通水产食品比例小、加工技术水平较低、品种少、品质不佳,市场供应不足等问题,还将利用栅栏技术、蛋白质重组技术、协同配伍技术等,制作出新型软罐头等食品。
与会专家共同呼吁,面对从高速增长期向高水平发展期的转变,罐头产业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聚集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依靠创新和技术进步,努力提高自主创新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和支撑作用。